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九大”把这一理论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生动表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遵循。
舟山市地处东海之滨,陆地面积为14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2万多平方公里,舟山因海而生、因海而美、因海而兴,所以舟山践行和落实“两山”理论主要在海上。 15年来舟山市遵循“两山”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为了守护这片蔚蓝之海、打造美丽舟山,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一、三个“领先”筑牢基础
舟山领先提出并实行休渔制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海洋学院 (现浙江海洋大学)的有关专家向市有关部门提出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的建议,在90年代中期,休渔制度正式出台实施。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制度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不断修正完善,为全国实施休渔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制度样本。
舟山领先落实渔船双控和总量管理制度责任。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以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四大经济鱼类闻名于世。由于长期来无序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大黄鱼和墨鱼(乌贼)几近枯竭。新世纪伊始,舟山市就开始思考渔船数量和装机总量的控制方案,引导渔民有序退出海洋捕捞渔业,着手解决退出渔民的生计和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洋捕捞渔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此后,舟山市政府推出了舟山渔场振兴计划和捕捞总量管理制度,使得渔业资源获得了有效的保护。
舟山市领先实行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舟山以海为家、环水而居,海洋环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海洋是舟山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为了保护海洋环境,舟山市实行了最为严格的保护制度,建立了海洋管理部门与公检法部门联防联查工作机制,15年来严格查处了一批海洋环境违法案件,关停了一批海洋污染企业,停建了一批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在建工程,关停了的无居民海岛采石场,岛内的生产生活垃圾一律不得入海。
二、四个“坚持”绘就未来
舟山市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海洋环境保护是个持续的问题,有起点无终点,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有些时候情况会更加复杂,问题会更加突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四个”坚持就能从容应对。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人民至上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关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就是珍爱人类、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在一些人为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中,往往是少数人为了谋求利益,而让众人买单,也就是说,受益的是少数,受害的是多数。这与我们党一贯坚持和提倡的人民至上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一些人之所以在遇到某些具体事件时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就是在这个问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坚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发展海洋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人类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人类的一切生产行为都会对自然产生影响,对于自然界来讲,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就不利的一面来讲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要把不利的影响控制在自然界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界能够自我恢复的限度,不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所以,我们强调的是“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就是说,保护也是为了利用,利用要合理利用,要以保护为先。这样才能形成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例如舟山市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其目的在于合理利用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的渔业生产。
坚持综合施策抓海洋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要做到:切实做好陆海统筹,有效治理海洋环境污染,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建设生态环境。舟山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走陆海统筹的发展道路,舟山的陆域面积虽然小,但是人口都在陆地上,生产生活主要也在陆地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主要来自陆地。只有抓住陆海统筹这个核心这个关键,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碧海的美好家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实施重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增强海洋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做好海洋保护区和海洋牧场管护,科学规划和推进海洋增殖放流,保护生物多样性。
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一场革命性变革,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离开了制度和法制的保障,这一根本性变革就无法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海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海洋开发保护制度,健全海洋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强化海洋污染防治制度。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再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相关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重要的目标导向和责任导向。通过制度的颁布、实施和宣贯,带动和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海洋环保意识、海洋生态意识,营造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作者:张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