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思践悟 >> 正文

大嵩之南 清正绵延

时间:2020年10月21日 15:31

  宁波市鄞州区有一地位于大嵩之南,古称嵩南。在历史长河中,该地虽然狭小,但公清若水蔚然成风;虽然偏远,但浩然正气源远流长。无数清官廉吏在此为民谋利、革命志士在此为国献身,古往今来清正之士不绝于世。这就是今日的咸祥,一个清廉正气永续绵延的地方。咸祥历史上,有这么两则清廉正气、千古流芳故事......

  咸祥镇全景

  “百里扶棺显真情”

  清雍正五年(1727年),陕西蒲城人杨懿不远千里前来担任鄞县县令。到任后,他遍访鄞县城乡、查阅县志、了解民生,劝解县民息讼去奢、勤务农桑、安定守法,拨款修缮县学、重振义学、振兴教育,整理全县户籍、整顿保甲、建立联防,督办窃案盗案、重惩累犯、维护法治......

  杨懿勘灾情呈文免税赋察地形督众兴水利

  但他最高的功绩莫过于主持了大嵩江古水利工程。鄞东咸祥一带三面环山,大嵩江横贯东西,是历史上的易洪易旱区,导致咸祥十年九荒、民不聊生,众多乡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因水利设施未具,民间呼吁兴修水利呼声强烈。为此,杨懿十余次深入咸祥民间,听取民意,了解灾情,他为咸祥灾民发放官米万石,减价平粜,招商海运,济助民食。他还数次上书朝廷,要求豁免咸祥地区税赋,拨款修筑海塘,开河筑坝。终于,在他的多方奔走下,上级下拨官银1万余两,全部用于水利建设。可是下拨的官银跟浩大的水利工程相比,仍捉襟见肘。为了弥补资金空缺,他多方募集,并将自己的微薄薪俸悄悄捐出。最终,在他的带领下,浚修5条河道,修筑大嵩海塘三千五百丈,修建碶闸多处,开垦荒田无数,给咸祥乃至鄞州留下了不朽的水利功绩。但杨懿由于终日操劳,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逝世于任上,终年仅36岁。

  杨懿围海筑塘三千丈开河造田两万亩

  杨懿死时,家中四壁萧然,身无分文积蓄,真正做到了为国为民、勤勉任事、清廉无私。咸祥民众闻其病故,连夜步行百里赶来,扶棺击盖,痛哭失声,观者为之动容。之后,咸祥乡民们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建成杨公祠,永世纪念。

  清廉越剧小戏《酒埕口里捞铜钿》

  “日打皇塘夜耘田,酒埕口里捞铜钿。杨公治水留佳话,清廉勤政传千年。”朗朗上口的民间俚语,加上婉转滴翠的越剧唱腔,在今天,咸祥镇人民以杨懿为原型,创作清廉越剧小戏《酒埕口里捞铜钿》,让群众在感受传统戏剧文化魅力的同时,在润物无声中接受一场生动的清廉教育。

  “革命何须怕断头”

  芦浦,是咸祥一个群山环抱、毫不起眼的小山村,但却是英雄之地、红色精神之传承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芦浦农会联手奉化农会发动了“罗浦暴动”。此次暴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规模也不算大,但却是浙东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罗浦革命精神对咸祥、鄞县乃至全省的革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芦浦农会成立

  “罗浦暴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就是咸祥镇里蔡村的青年金绍勣。1926年,受组织派遣,金绍勣返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共咸祥(山岩岭)支部,积极开展斗土豪、分田地以及惩办劣绅恶棍等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动“罗浦暴动”失败后,又在省委特派员卓兰芳领导下,组织了“鄞奉暴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而最终失败,其后离开家乡远赴上海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4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遭受毒打后遇害,时年33岁。他在弥留之际口述:“革命可断头,流血不流泪;唯共天下心,此生终不悔”的遗嘱,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咸祥镇罗浦暴动纪念碑所在地,建起了鄞州区英雄烈士纪念馆

  今天,咸祥昔日围塘、革命的场景,早已风流云散,踪迹难寻。但先贤留下的清风、先辈传承的正气并不随光阴褪色,仍千古流芳,永世绵延。